84農業(yè)網

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苗木種植 > 北海道黃楊種植技術

黃楊絹野螟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楊絹野螟Diaphaniaperspectalis(Walker),又名黃楊黑緣螟蛾,屬鱗翅目螟蛾科。

【分布與危害】:

分布于陜西、河北、江蘇、浙江、山東、上海、湖北、湖南、廣東、福建、江西、四川、貴州、西藏等地。危害黃楊、雀舌黃楊、廬山黃楊、朝鮮黃楊等。幼蟲常以絲連接周圍葉片作為臨時性巢穴,在其中取食,發(fā)生嚴重時,將葉片吃光,造成整株枯死。

【形態(tài)特征】:

成蟲:全體被白色鱗毛,體長20~30mm,翅展40~50mm。前胸,前翅基部、前緣、外緣及后翅外緣,腹部末端被黑褐色鱗毛,故稱此蟲為黑緣螟蛾。觸角絲狀,褐色,有百余節(jié),其長可達腹部末端。翅面半透明,有紫紅色閃光。中室內有2個白點,1個細小,1個呈新月形。雌雄蟲極易區(qū)別,雌蟲翅韁2枚,腹部較粗大,腹末無毛叢;雄蟲翅韁1枚,腹部較瘦,腹部末端有黑色毛叢。

卵:長圓形,底面光滑,表面隆起,長1.5mm,初產時淡黃綠色,近孵化時為黑褐色。

幼蟲:圓筒形,老熟時全長42mm,頭部黑褐色,胸、腹部濃綠色,表面有具光澤的毛瘤及稀疏毛刺。背線綠色,亞背線及氣門上線黑褐色,氣門線淡黃綠色,基線及腹基線淡青色,背線兩側黃綠色,亞背線與氣門上線之間淡青灰色。

蛹:紡錘形,長18~20mm。初化蛹時為翠綠色,后呈淡青色至白色,翅芽及復眼黑褐色至黑色。體末端有臀棘8枚,排成1列,先端卷曲成鉤狀。

繭:老熟幼蟲在繭中化蛹,繭由絲綴合樹葉構成,繭卵圓形,長40mm。

生活習性:

江蘇南通1年發(fā)生3代,幼蟲在寄主兩張葉片構成的巢內越冬。越冬代幼蟲3月下旬開始活動取食。越冬代及第1、2代蛹期分別為12~18天、6天和7~11天。幼蟲一般6齡,少數(shù)5齡,越冬代幼蟲則為9~10齡。成蟲羽化后,夜間交配,次日產卵;卵多產于葉背,每雌產卵153~222粒。幼蟲孵化后經5~12小時后開始取食,一生取食80~100片葉,取食期間常用絲連接周圍葉片作臨時性巢穴。越冬幼蟲作巢后,即在其中蛻皮化蛹。

【防治方法】:

①成蟲產卵期,每隔2~3天檢查和摘除卵塊1次,在早晨或傍晚太陽斜射時檢查較易發(fā)現(xiàn)。利用幼蟲取食期間的巢居習性及越冬蛹于蟲巢中,可將搜摘的蟲卵及巢蛹繭及時燒毀。

②幼蟲危害期噴布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劑1000~1500倍液,或殺螟桿菌200~400倍液。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精彩圖片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