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玫瑰種植的基本要求
1、選址
玫瑰屬深根系作物,根系深達70-100cm,種植地應排水方便,保證不積水,如果地下水位過高,必須想辦法降低地下水位,沒有條件設暗埋式排水系統(tǒng)的,只有深挖排水溝及時排水或做高墑。
玫瑰喜微酸性疏松土壤,PH值在6.5-7最好,堿性太強用石膏改良,太酸用石灰改良。
2、大棚基本設施
我縣地處高原,晝夜溫差大,露地和簡易大棚栽培容易造成花瓣邊緣變黑和花苞畸形、休眼芽增多、盲花比率上升,嚴重影響發(fā)芽和抽枝。冬季會出現凍害,低溫導致不能開花。春季和夏初以晴天為主,光照強,出現高溫低濕。高溫(?R30℃)會造成暫時萎蔫,雖不至死,但植株發(fā)生生理紊亂,嚴重影響生長,對下一階段的生長發(fā)育影響很大,同時花瓣數減少,形成露心花。低濕(?Q40%)影響花色,甚至引起外瓣枯焦,且適宜紅蜘蛛、鱗翅目類蟲害發(fā)生和蔓延。夏季是雨季,出現連續(xù)陰雨,濕度較大光照低,出現持續(xù)時間較長的連續(xù)陰雨天氣,對玫瑰的生長極為不利,光照低于10000LX,生長發(fā)育受阻,易發(fā)生花芽敗育,開花率大大下降,同時,濕度高光照低常引起病害、蟲害的大爆發(fā)。因此,最基本的設施要求應能控制住上述現象的發(fā)生。
玫瑰種植采用普通澆灌容易造成表土板結,致使水分肥料難以到達根部,且表土過分潮濕,加大蒸發(fā)量,引發(fā)病蟲害。滴灌系統(tǒng)的安裝顯得十分必要,不僅節(jié)約了勞動力,還可以讓水分把肥料和氧氣輸送到適當深度。根據多年的經驗,裝與不裝滴灌,切花產量相差50%左右,特殊品種相差100%。
為了很好的降溫降濕需配置雙天窗和側通風窗,控制設備選用齒輪式卷膜器,側通風窗留1.0M的裙膜后開設,中間棚的天窗要兩面開設,側窗要安裝28日防蟲網。
遮陽系統(tǒng)采用75%遮光率的銀灰色遮陰網,懸掛于棚內。不掛遮陰網,植株直接受陽光照射,會出現葉片光色暗淡,枝條短,發(fā)芽率低等蒼老現象。
熏蒸有硫磺熏蒸和電熱熏蒸兩種,主要用于病蟲害的防治,其優(yōu)點是防治效果好且不會留下藥斑。
二、土壤準備
玫瑰是宿根生長,對土壤的要求很高,在一塊土質較好的地塊上,第一年玫瑰的生長很好,但到第二年玫瑰質量就有所下降,第三、第四年就變得很差,同時,所栽種玫瑰的土壤性狀就會嚴重惡化。連作及長期、單一施用化肥必使土壤鹽堿化加重,理化性狀惡變,為避免此問題,使土地能持續(xù)利用,必須應用基質改良土壤。
種植前先進行土壤消毒,可采用噴霧、熏蒸等方法,最簡單的辦法是曝曬。消毒完成后就可進行理墑了�;室话忝慨€施肥2噸以上,鈣鎂磷每畝200kg。底肥施好后,就可合墑了,墑寬110cm,墑距70cm。
三、移栽定植
栽種密度以每畝5500―6000株為準,采取每墑種兩行,行距40cm,每行距墑邊15cm,株距12cm。定植深度與苗扦插時深度相符,太淺成活率低,太深則容易感染莖桿類疾病。定植后澆透水一次,使土與根密貼,以后澆水就看情況而定,一般等表土稍干才能進行。小苗成活后用精細肥(農家肥與生物菌肥混合肥)覆蓋在小苗間,這不僅保證了土壤的通透性,減少了水分散失,還蓋住草籽使雜草難以生長。
四、日常田間管理(折枝)
在整個生育期都要把細弱枝及產花長度不夠的枝壓下,壓枝要盡量向下,以突出頂枝生長優(yōu)勢,采取邊扭邊壓的方法。壓枝后太密的話就疏剪一些,營養(yǎng)枝最多保持兩層。春季清除枯枝敗葉、雜草等,夏季趕快壓新枝,每年只在冬季進行一次整枝修剪,一般需留2―3個主枝,高20cm左右,修剪后在墑間挖溝施農家肥、桔桿、鈣鎂磷肥,用量每畝1噸以上。主花枝要保證筆直挺拔,出現多余的側芽、花蕾要及時抹去。
五、病蟲害防治
玫瑰切花是所有切花中栽培難度最大、病蟲害最嚴重的花卉,而玫瑰切花在出口日本市場時葉面上不允許有藥斑和灰層存在,這給防治工作帶來很大難度。作為設施大棚花卉,大多采用硫磺熏蒸,輔以農藥的噴灑,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玫瑰切花主要的三大病害是霜霉病、灰霉病、白粉�。蝗笙x害是紅蜘蛛、薊馬、蚜蟲。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pagebreak]
(1)霜霉病稱為玫瑰的肝癌,發(fā)病后很難治,幾天就開始掉葉子。目前主要使用普力克、金氟嗎、快適、捷寶、沃而沃等可以得到一定控制,但一般不提倡治,主要是防。霜霉病發(fā)病的溫度為15℃―30℃之間,25℃是發(fā)病高峰,只要溫度20℃以上,濕度100%,連續(xù)3個小時,霜霉病的發(fā)病率就可達100%,規(guī)避了上述條件也就達到了防治霜霉病的目的。
(2)灰霉病主要危害大花苞型的品種,花萼部最容易受感染,致使葉片、花瓣呈現紅點,主要用速克靈、菌思奇防治;采用百菌清、乙磷鋁等的電熱熏蒸對以上兩病的防治效果明顯。
(3)白粉病是最常見的設施大棚病,不過容易治,常用藥有愛苗、福星、乙醚酚,采用硫磺熏蒸基本可防止白粉病發(fā)病,硫磺熏蒸器80―100m2掛1個,每天熏15-20分鐘左右。
(4)紅蜘蛛是最難治的,紅蜘蛛一般藏在葉背,普通噴霧藥特很難噴到,采用高壓力的動力噴霧,從底部往上噴,效果要顯著得多。紅蜘蛛喜歡較干燥的堿性環(huán)境,喜歡侵害不健壯的植株和老葉、病葉,不喜酸的環(huán)境,因此保持水分充足和植株健壯就可防治紅蜘蛛,主要治療藥物有阿維菌素、害極滅、滅掃利、醋酸。
(5)薊馬喜歡啃食花苞,躲在花心內部,藥物難以直接作用,一經侵害,花就失去商品價值,所以防很重要,雜草要除盡,老枝、病枝要經常清除,盡量減少傳播媒介。主要治療藥物常見的有吡蟲啉、薊蚜敵;
(6)蚜蟲是最常見的蟲害,采用彩色棚膜可以減少侵害機率,防蟲網一般可以防住包括蚜蟲在內的大蟲。對于產生抗藥性的蟲,可用性激素誘殺劑和高效殺蟲燈等來誘殺。植株的免疫力可以通過多代的組培苗和嫁接當地母體來獲得。
六、環(huán)境調控
環(huán)境調控就是盡力創(chuàng)造適合植株生長的環(huán)境,避免病蟲害發(fā)生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調控最主要的是溫、濕度控制,溫度一般白天20℃―28℃,夜間10℃―16℃,溫度太高通過遮陰、噴霧、開天窗、開側窗、噴藥、澆水等降溫,原則要保障葉面干爽。噴霧及噴藥一般上午進行,下午4點以后禁止噴藥,夜間溫度低,相對濕度超過100%時,葉背就可能會附著水滴,阻塞氣孔,降低植株免疫力,增加發(fā)病機會;而且90%以上的相對濕度也是大部分菌類孢子發(fā)育的先決條件。相對濕度以65-70%為宜,降濕的方法就是多開天窗,避免地面積水。遇上連續(xù)陰雨天氣,室外濕度大于室內濕度時,就只能關上門窗,打開熏蒸器,刺激病菌孢子休眠。
七、水肥管理
玫瑰的標準化栽培中,在土壤準備時已經深施了三年的基肥,日常水肥管理一般從小苗壓枝后開始,隔15天一次,施肥比例N:P:K=1:0.5:0.7,肥料可選用復合肥、硝銨、硝酸鉀、硝酸鈣、磷酸銨等速溶性肥,每畝每年應施用72kg的純氮。幾個特殊階段要追肥,小苗期用15-20kg/畝的氮肥催苗,催肥過程中對容易產生畸形花的品種田塊上要注意補充硫酸鋅和硼砂等;發(fā)芽階段可用3kg/畝的復合肥催芽;產花期用0.1%濃度的磷酸二氫鉀噴施以提升花色。追肥過程中切忌氮肥過重,過量的氮容易引發(fā)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施肥后要及時補水以降鹽降溫。
玫瑰較耐旱而不耐濕,澆水時掌握見干見濕,澆則澆透的原則。旱季注意灌溉,干旱會減少花的產量,降低花的質量。雨季要防澇排水,避免爛根。春夏秋三季如果天晴可以隔天澆水。一般自芽萌動至長到54厘米時要充足供應肥水。
八、采收
采收應根據市場及各品種特性而定,剪花時下面一般留2個完全葉,80cm花枝留2―5片小葉,70cm花枝留1―5片小葉,60cm花枝從基部剪,60cm以下花枝只能采取降樁。剪口在芽點上0.5cm處,與芽點相反傾斜60°斜面剪斷,留太長容易腐爛生病,太短又容易使芽點脫水枯死�;α�3―5片小葉一般都可產生花枝,從基部剪的花枝,兩個隱藏的副芽也可能發(fā)芽長成花枝,個別健壯的植株可留2―3枝花枝。采收后要注意保護花蕾,不能出現滲水現象,避免枝干上的刺互相劃傷。剪下后要立即放入清水中,不能超過10分鐘,保鮮液用濃度300ppm的Al2(SO4)3的干凈自來水即可,采后必須先進冷庫預冷6小時方可出庫加工。[pagebreak]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