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農業(yè)網

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經濟作物 > 大豆種植技術

大豆良種良法高產配套技術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適時播種

選用適應本地區(qū)增產潛力高的品種,適時播種。在大豆播種前使用除草劑,播種后視草情再使用除草劑。下種時間,春大豆4月底至5月初,播深5厘米,播種時必須十分注意土壤的墑情。大豆種子萌發(fā)的條件,主要有水分、溫度、氧氣。

①水分:種子萌發(fā)首先是吸水,因而水是萌發(fā)的重要因素。種子萌發(fā)時吸收的水分相當于種子重量的1.21―1.5倍,即開始萌發(fā),吸水達130%―140%較為適宜。土壤含水量與大豆吸水量有密切關系,土壤含水量在20%―24%時,發(fā)芽較快,低于18%,則難以出苗。如水分過多,對萌發(fā)也有不良影響。

②溫度:土壤溫度也是影響種子萌發(fā)的重要因素之一。種子萌發(fā)過程的最適溫度,就是酶活性最強的溫度。大豆萌發(fā)的最適溫度為25―32℃,溫度過高或過低,均影響大豆發(fā)芽。

③氧氣:從種子萌發(fā)到幼苗生長,生命活動極為活躍,需要有充足的氧氣供給,以促進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促進物質代謝過程。

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大豆栽培中有效的增產措施之一。當前大豆的種植密度偏低,缺苗斷壟現象嚴重。構成大豆的產量主要有四個因素,“單位面積株數,每株莢數,每莢粒數和粒重。”而在實際生產中,這四個因素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因此,要獲得大豆高產,必須有合理的群體結構。

創(chuàng)造合理的群體結構,就是要通過調整密度,使單位面積內的株數與單株性狀之間保持一定的協調關系。而合理的密度又受品種類型和肥力條件的影響。大豆品種類型繁多,有早熟、中熟、晚熟之分,又有葉片大小、分枝多少、繁茂性強弱之別,不同類型的品種,應有不同的合理密度。大豆分枝多,高大的品種種植密度應偏低;分枝少,獨稈類型品種要密植。另外還有一個原則是“肥地宜稀,瘠地宜密”,在干早瘠薄的土地上種植大豆每畝留苗2萬株,播種量為5公斤左右。在高水肥地春播大豆每畝留苗8000―10000株,行距50厘米,株距12―15厘米,種子量3―4公斤;夏播大豆一般情況每畝1.8萬―2萬株,播種量6―7公斤,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

3、提高肥力

大豆產量高低與土壤肥力有密切關系。要提倡秸稈還田,大量施用有機肥料。大豆的根瘤菌能固氮,但不能滿足大豆所需的氮素供應,更不能代替施肥。施肥時應注意提高根瘤的固氮效能。根據山西農大的試驗證明,在大豆前茬作物上大量施肥對大豆有好處,有機肥和磷肥混合作種肥,花期施氮肥效果均好。一般畝產200公斤大豆,必須施足有機肥2000公斤,磷肥50公斤混合作種肥,花期施氮肥10公斤。實踐證明,在苗期、花期、莢期氮磷配合施用,均可增產,且以花期效果最好。豆田施入的肥料,一部分被植株直接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先供養(yǎng)根瘤菌,再通過根瘤菌的作用間接地營養(yǎng)植物體。由于磷素是構成根瘤菌的主要物質,又是固氮素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施用磷肥可以起到以磷促氮的作用。試驗表明,凡施磷肥的,根瘤菌的固氮強度和固氮量均較對照有顯著提高,固氮強度提高20.98%,固氮量增加33.3%。磷肥與有機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固氮量較對照提高73.3%。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以有機肥混合磷肥作種肥施用,是以磷促氮的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幼苗階段即根瘤菌形成初期,施用過量的速效性氮肥不僅影響根瘤數量,而且會降低其固氮能力。

4、合理灌水

在水地種植大豆,要灌足底墑水,以保全苗;飽澆花莢水,以增花保莢;控制幼苗水,以適當的蹲苗。并防止花莢期因雨水過量而倒伏。農諺說的好:“大豆開花,壟溝摸蝦。干花濕莢,畝收石八(表示豐收)。濕花干莢,有稈無瓜(表示歉收)”?梢姶蠖归_花結莢――鼓粒對水分的要求十分重要,大豆開花后4―7周時缺水一周,減產36%,所以要及時灌水。從理論上講,大豆在不同的生長期,其耗水量不同,從開花到鼓粒期耗水量最大。

大豆開花結莢期需水量最多,這個時期是大豆需水的臨界期。在此時期,一方面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質運輸與轉化都迅速達到高峰,需水量大增。同時蒸騰作用也逐漸增強,直至達到高峰,耗水量也必然大增,與其他作物相比,大豆水分臨界期歷時可長達兩個月之久。這是因為大豆開花結莢時期長,開花以后雖已進入生殖生長,但是營養(yǎng)生長還是進行較長時間,特別是無限結莢習性的品種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大豆開花4―7天,正是生殖細胞減數分裂形成四分體的時期,對水分的要求最敏感。開花期干旱,會引起大量的落花;結莢時干旱,會引起落莢;鼓粒期干旱,會影響籽粒的發(fā)育而產生秕粒。因此,降雨多少及雨量分布情況,與大豆產量關系密切。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并且多集中在夏季后半期的干旱與半干旱地區(qū),最適于大豆的栽培。

5、提倡間作栽培技術

間作栽培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充分利用空間、地力和生長季節(jié)的有效增產措施。目前我國百余種間作形式中,與豆類作物間作者約占70%左右,其中尤以玉米大豆間作最為普遍。

近年來,我國玉米播種面積迅速擴大,在熱量資源充足的條件下,要提倡實行玉米大豆間作雙豐收。經試驗表明,間作方式不同,增產效果也有差異。如我省部分地區(qū)旱地,玉米單作時,畝產281.7公斤,大豆單作時,畝產114.9公斤。理論上講,玉米、大豆單作的平均產量應為198.3公斤。按某一種方式間作時,玉米畝產191.6公斤,大豆畝產56.3公斤,合計畝產247.9公斤。這就是說,在肥力、密度相同的條件下,間作比單作每畝增產50公斤。

間作為什么比單作增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改善了通風透光條件。單作情況下,由于植株形態(tài)相似,個體互相遮陰嚴重,降低了光能的利用。高低稈作物相間種植,在田間形成了起伏不平的波浪狀分布,擴大了對空間的利用,改善了通風透光條件。據測定,間作的透光率較單作提高38.1%―78.6%,通風率提高64.9%―74.2%;二是充分利用了土壤。兩種作物相間種植,由于根系形態(tài)和分布上的差異及其對營養(yǎng)元素需求數量和時間的區(qū)別,提高了土壤中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率。據測定,間作的總根量較單作增加7%?傊捎陂g作改善了光、養(yǎng)、水、氣的條件,使間作玉米比單作增產18%左右,間作大豆產量與單作基本保持平衡,最后提高了單位面積總產量。間作對品種的要求,玉米要矮稈大穗、高產;大豆要耐陰抗倒,單株生產性能好的類型。俗話說“豆打傍秸麥打齊”,意思是大豆分枝多,結莢數高,產量高。密度要適中,一般不宜過密,以充分發(fā)揮單株的增產潛力。種植比例的配制,以當地玉米大豆的經濟地位和土地條件為依據。

利用多種間套形式和合理的間套技術,首先是將大豆插入旱地耕作制,把用地與養(yǎng)地結合起來;其次是從改善人民營養(yǎng)狀況和維護農業(yè)生態(tài)平衡出發(fā),對常年低產地,可以適當調減小麥、玉米等作物,以擴大大豆播種面積。

根據山西農大的試驗,在玉米大豆間作的各種方式中,以寬行玉米捎種大豆間作效果最好,其總產量可超過單種玉米,又可獲得一定數量的大豆,是把高產和國民經濟多方面需要結合起來的栽培好方式。1998年,太谷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試驗,將原來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每畝2220株的玉米田改為兩行玉米,中間留120厘米的大行距,株距縮小為30厘米,仍保持每畝2220株的密度,在玉米大行中間種兩行窄距大豆,行距30厘米。結果,畝產玉米429公斤,大豆126.5公斤,每畝總產504.5公斤,較單種玉米畝產480.9公斤增產15.3%。所以群眾說,寬行捎種間作是增豆不減糧的栽培好方式。

6、提高夏播栽培技術

國家“九五”攻關提出了夏大豆畝產300公斤的育種目標。在大豆育種工作中,不論采用傳統的育種方法,還是采用現代的高新技術,都必須經過一個產量選擇的過程,這也是育種工作成敗的關鍵之一。

在冬麥為主的華北平原中熟冬麥區(qū)和長江流域中早熟冬麥區(qū),麥收后生長期較長,以夏播大豆為主,這樣對夏播大豆的品種要求較高,一是產量,二是熟期。在制定育種目標時,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特點、栽培特點和社會需要,選擇切實可行的生態(tài)類型。選擇親本時除綜合性狀好、性狀互補外,還要注意選擇不同的地理起源,生態(tài)差異大的材料做親本,從而豐富遺傳基礎,創(chuàng)造豐富的變異材料,從中選育出高產、穩(wěn)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優(yōu)良品種。這幾年已培育出適應我省生態(tài)條件的不同類型早、中、晚熟品種,各地區(qū)在選擇大豆品種時,一定要了解各品種的生長特性。夏播大豆在6月中下旬麥收后播種,9月下旬至10月底收獲,生育期90―120天。夏大豆生長的有利條件是溫度高、雨量充足;不利因素是花期短,播種時往往遇到干旱。品種類型大多數為有限結莢性,粒橢圓,臍褐色。對栽培條件的具體要求,夏播大豆要實行密植,適時早播,早中耕,及時灌水與施肥。夏播大豆與春播大豆不同,苗期不需蹲苗,而應在出苗后立即催苗。另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夏大豆播種前最好不要燃燒麥茬。利用高茬覆蓋技術,既可以畜水保墑,還可以培肥改土,產量也可大幅度增加。麥茬在覆蓋過程中能逐步分解,一方面能歸還土壤速效養(yǎng)分,補充大豆發(fā)育的需要,另一方面經過腐解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性,又調節(jié)了土壤的溫度條件,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質,使肥力因素得到協調,進而在大豆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促進根的生長,增加分枝和豆莢數,從而取得好的收成。

7、防治病蟲害

大豆生長在我國農業(yè)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夏播大豆常年種植面積占我國大豆總面積的1/3左右。在大豆生長期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蟲害發(fā)生,影響了大豆的總體產量,影響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大豆在苗期發(fā)病率較高,如幼苗發(fā)黃、矮小、不長或生長緩慢等現象的發(fā)生,輕者生育遲緩,重者植株死亡絕收,多數是點片發(fā)生。1997―1998年山西農大對夏大豆苗期發(fā)黃、矮小的情況進行了觀察研究,結果表明豆苗發(fā)黃的類型可歸納為生理性發(fā)黃和病理性發(fā)黃,生理性發(fā)黃的原因主要有:(1)缺乏微量元素;(2)肥害(鹽害);(3)土壤板結。病理性發(fā)黃的原因有:(1)大豆根發(fā)生孢囊線蟲。唬2)大豆的花葉病毒。

生理性發(fā)黃是由于豆苗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不適引起的,而病理性發(fā)黃是由于環(huán)境條件適合于病菌生長而使豆苗發(fā)病引起的。因此,應根據大豆的生育及其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即:

(1)選擇良好的土壤,不在鹽堿土或板結的土壤上種大豆;

(2)實行輪作倒茬,避免重茬和迎茬;

(3)增施有機肥,種大豆前最好進行滅茬,淺耕;

(4)選用高產、優(yōu)質、多抗的大豆新品種;

(5)采取藥劑、肥料拌種;

(6)加強苗期管理,包括及時定苗、及時治蟲、及時中耕除草、適時灌溉等。

在大豆生長中后期,大豆食心蟲危害較普遍,嚴重時危害率達30%以上。目前還沒有抗食心蟲的品種,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上旬用25%的溴氰菊脂或70%的殺滅菊酯噴1―2次,可防治大豆食心蟲。

8、收獲

收獲時要去雜除劣。防止生物學混雜和機械混雜,不能在馬路上用機車碾壓,以防種子的破碎,保證大豆的商品質量。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精彩圖片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