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農業(yè)網

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飼料綠肥 > 紫云英種植技術

紫云英 紅花草 草子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學名:AstragalussinicusL

別名:紅花草、草子

科屬:豆科黃芪屬

形態(tài)特征:

紫云英是豆科越年生草本植物。株高80~120厘米,莖粗0.2~0.9厘米,莖圓形中空.

紫云英主根較肥大,一般入土40~50厘米。側根入土較淺,因此其抗旱力弱,耐濕性強。紫云英主根、側根及地表的細根上都能著生根瘤,以側根上居多數。莖呈圓柱形,中空,柔嫩多汁,有疏茸毛。

葉多數為奇數羽狀復葉,具7~13枚小葉。小葉全緣,倒卵形或橢圓形。花為傘形花序,一般腋生,少頂生,常有小花8~10多,族生在花梗上,排列成輪狀。莢果兩列,聯合成三角形,稍彎,無毛,頂端有喙。每莢有種子4~10粒,種子腎狀,種皮光滑,一般黃綠色。千粒重3~3.5克。

生長習性:

喜溫暖的氣候,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長較好,幼苗期耐蔭的能力較強,適于在水稻后期套種。

紫云英種子萌發(fā)的適宜溫度為15℃~25℃,發(fā)芽時需要吸收較多水分和大量的氧氣。幼苗時期根系的生長比地上部快,越冬期間,根系和地上部生長較緩慢,開春后地上部生長加速,但根系的生長仍較平穩(wěn),到現蕾期后,地上部生長速度陡然加快,在約半個月的時間內干重可增加月1.3倍,因此到初花期地上部的干物質重量就大大超過根系。在盛花期,根系和地上部的干物質之比約1∶4~6。紫云英的根瘤菌屬紫云英根瘤菌族,它不是土壤常住微生物區(qū)系,在未種植過紫云英的地區(qū)一般需要接種根瘤菌。根瘤菌的活性在返青其很弱,返青后急劇上升,初花期達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

紫云英苗期株高增長緩慢,開春后隨溫度上升生長速度逐漸加快,在現蕾期以后迅速增加,始花到盛花期的生長速度最快,從現蕾到盛花期的株高增加的長度約占終花期的三分之二。紫云英的開花期一般為30~40天,主莖和基部第一對大分枝的花先開,以后按分枝出現的先后,依序開放。主莖及分枝均是由下向上各花序依此逐個開放。紫云英的自然雜交率很高,一般為60%以上。果莢從開花至變黑,一般約需20~30天。

紫云英性喜溫暖的氣候,一般有明顯的越冬期。幼苗期低于8℃生長緩慢;開春以后,日平均氣溫達到6℃~8℃以上時,生長速度明顯加快。開花結莢的最適溫度為13℃~20℃。紫云英在濕潤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良好,怕早又怕漬,生長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20%~25%,土壤以質地偏輕的壤土為主。

紫云英鮮草無論是水泥窖、土窖、聚乙烯袋以及罐、桶都可青貯,各地可因地制宜推廣應用。聚乙烯袋因容易破損,一般貯存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紫云英鮮草收獲后應先曬2~3天,使含水量降至70%左右,再切碎青貯,以免青貯期間因水分過多而造成養(yǎng)分損失。紫云英含蛋白質較高,但含碳水化合物較少,是屬于較難青貯的青飼料。添加酒糟、米糠、禾本科牧草等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飼料可有效解決干物質和粗蛋白損失問題。在青貯時間較長時,一般不要加鹽為好。

產地:

現分布于亞洲中、西部,多作為稻田綠肥來種植。我國早在明、清時代就已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大面積種植,廣泛分布于北緯24~35度地區(qū)。

用途:

紫云英除作為綠肥作物之外,也可作為飼草料青飼或調制干草,適口性好,各類家畜均喜食,而且營養(yǎng)價值高,可作為家畜的優(yōu)質青綠飼料和蛋白質補充飼料,喂豬效果更好。年可刈割2~3次,一般每公頃鮮草產量22500~37500kg,最高可達60000kg。紫云英也可綠肥牧草兼用,利用上部2/3作飼料喂豬,下部1/3及根部作綠肥,連作3年可增加土壤有機質16%,遠較冬閑地高。

而且紫云英固氮能力強,氮素利用效率也高,株體腐解時對土壤氮素的激發(fā)量很大,因而在等氮量條件下對后作的增產效果比苕子、蠶豆等綠肥作物強,在我國南方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維持農田氮循環(huán)有著重要的意義。

紫云英是我國主要蜜源植物之一,花期每群蜂可采蜜20~30kg,最高達50kg。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精彩圖片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