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農業(yè)網

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三農人物

沈彪:在辦公室干坐著,是我最難受的事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9    作者:李榮    來源:新華社

(最美基層干部)

“在辦公室干坐著,是我最難受的事”

——記上海嘉定區(qū)馬陸鎮(zhèn)北管村黨總支書記沈彪

新華社上海3月18日電 題:“在辦公室干坐著,是我最難受的事”——記上海嘉定區(qū)馬陸鎮(zhèn)北管村黨總支書記沈彪

新華社記者 李榮

在滬郊嘉定區(qū)馬陸鎮(zhèn)的北管村,村民們大都知道,在辦公室里很難找到村黨總支書記沈彪。因為他是有名的“坐不住的書記”。已年近六旬的沈彪自己說:“在辦公室干坐著,是我最難受的事�!�

記者最近采訪沈彪,坐著談了沒多久,他就提議:“還是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我們邊走邊聊�!彼_實坐不住。走出辦公室,到了村里,他的勁頭也大了,話也更多了。他說,平時有事沒事,就愛在村里走走,既聽村民的高興事,也聽他們的牢騷,甚至“罵聲”。村民的“罵聲”是一種倒逼,倒逼之中就有進步。

沈彪是土生土長的“北管人”。擔任村里的書記,已足足32個年頭。他記得,初上任,他就是在村民的“罵聲”中開頭的。當時這個村是滬郊嘉定最窮的一個村,用沈彪的話來說,是“窮得不可思議”,有時村里連電費也付不起,差一點供電所就給停電了。這讓當時這位年輕的書記“坐不住”了,北管村的窮,“倒逼”他走出辦公室,面對實際想辦法。

北管村村委會主任邵偉梁說起對沈彪書記的印象,用了一個詞,就是“鉆勁”。只要對村里的發(fā)展有利,哪怕只有一絲的信息,他也會憑著“鉆勁”打聽明白;哪怕只有一毫的希望,他也會憑著“鉆勁”爭取到手。慢慢地,北管村有了自己的村企業(yè),在嘉定較早建起了村級工業(yè)園區(qū)。村民的就業(yè)路子多了,錢袋子一點點鼓起來了,窮帽摘掉了。這背后,就是那一股子“鉆勁”,不是坐在辦公室里坐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用腳走出來的。

不過,時間一長,問題又來了。村里企業(yè)多了、人多了,但環(huán)境差了、秩序亂了。村民的“罵聲”又起來了。本來村里不過2400多人,如今在村內生活的人超過了1.5萬,不僅水電等生活硬配套一時跟不上,而且社區(qū)治理的軟功夫也需要重新打磨。村民的“罵聲”又讓沈彪坐不住了,他還是用了他那一股子“鉆勁”,走到村民的實際生活當中去找最管用的辦法。

處理村鎮(zhèn)工作,沈彪書記最大的感受是:事多、事雜、事難�!吧纤保ㄗ詠硭┎粔蛴谩⒂械娜思覕嗨�,要想辦法增設輸水管道;“上水”多了,“下水”(污水排放)馬上成了瓶頸,雨污水下不去,村里就會“水漫金山”;公共廁所不夠用,排隊一長,大家容易爭吵;村民門前晾衣架七零八落,你爭我搶,晾不上衣服的嘴里就說不出好話……這些事,看上去都是小事,瑣碎雜亂,但在村民的日常生活里幾乎天天都會碰到,日積月累就成大事了。

沈彪書記的“鉆勁”又來了。他說,事情不怕難,就怕自己感到煩;事情不怕雜,就怕每天不去抓;事情不怕多,就怕自己常常躲。要解決問題只有“馬上干”,光說不行,光坐著開會也不行。

他在村里到處走,走訪村民,把村民提出的要求匯總歸納,列出清單,實施自然村的社區(qū)化治理探索:翻新下水道,統(tǒng)一規(guī)劃設置晾衣架,清理衛(wèi)生死角,統(tǒng)一改造各家原本的破鐵皮小廚房。在改造過程中,當然有短痛,有不滿,但沈彪最了解自己的鄰里鄉(xiāng)親,只要親眼看到了整治改造后不一樣的環(huán)境,他們就會眼見為實,懂得愛惜。

如今,美麗的北管村已讓村民眼見為實。他們稱自己的村莊為“我伲的北管村”,村里的事,就是自家的事體。在北管村的村務治理隊伍中,不僅有村干部、黨員,而且還有村民代表、志愿者、外來新村民,甚至村里的商鋪業(yè)主也參與進來了,加強村組巡邏,讓治安、衛(wèi)生、群眾矛盾等治理隱患,在第一時間動態(tài)化解。沈彪書記說,村民自己動起來了,鄉(xiāng)村精細化管理才能真正落實。

被沈彪書記視作“可以在倒逼中進步”的村民“罵聲”,現(xiàn)在越來越少了,但他對村民心聲的敏感度卻更高了。村里老年人有時候碰到他,湊到他耳邊輕輕地說,子女平日都外出工作,自己一個人坐在家里覺得“悶”。這個“悶”字,沈彪書記記在了心里。他和村里班子商量,能否辦一個村里的長者之家,讓老年人湊在一起,談談笑笑,互娛互樂解解悶;還有不少村民碰到書記,指著自己宅基地里的老房說,這還是上世紀70、80年代建的,真想翻建一下,過過宜居生活。沈彪書記也把這“宜居”兩字記在了心里,在大大小小的場合都把村民的這個心愿傳遞出去,希望相關的政策能夠回應村民的這一心聲。

與沈彪書記照面,第一印象是覺得他的臉特別黑。沒有問他是什么原因,但與他“坐不住的書記”的形象卻十分吻合。他說,他的性格看來是改不掉了,今后肯定還是“坐不住”。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閱讀排行榜